1 |
頭一天: ㄊㄡˊ ㄧˋ ㄊㄧㄢ(tou-yi-tian)
the first day。
開始的第一天。
頭:head。頭在身體的最上端,所以引申為:最前的、在先的。
「頭一天」與「第一天」非常相近,但「頭」與「第」意思不同。「頭幾天」是一段持續的期間 (duration),「第幾天」則是 "th" 的概念。
從本文第 5 段的 "我們的頭二十年" 可以明顯感受其區別。 |
2 |
神: ㄕㄣˊ(shen)
God; god; deity。
上帝、造物主、主。基督教是一神教,"God" 指的就是 "God"。
華人道教 (Taoism) 是多神教。比較少單用 "神" 字,而較常使用 "神明" 的詞。「神明」(god) 通常並不特定指哪位(【例如】祈求神明保佑),而「佛祖」、「媽祖」、「觀世音菩薩」、「保生大帝」的說法則是具體指出了是哪一尊神明。 |
3 |
一頭: ㄧˋ ㄊㄡˊ(yi-tou)
與「頭一天」的『頭』意思不同,這裡的『頭』是計算動物的單位 (因為一隻動物只有一個頭 "head"),通常用於大型哺乳類動物。
【例如】一頭豬、一頭牛、一頭羊、一頭獅子。
通常「頭」可以換說成「隻」,但反之則未必,例如就不會將「一隻鳥」說成「一頭鳥」。
※ 註:這裡的 "一",讀第1或4聲都可以,都算順口。 |
4 |
牛: ㄋㄧㄡˊ(niu)
在中文裡,不管是什麼種類或公母 (cattle、cow、ox、bull、buffalo、...),都稱之為「牛」,若需區別,再疊加字眼。【例如】黃牛、水牛、公牛、母牛。
以前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的農村,最常見的種類是「水牛」和「黃牛」。現在則從食物來源的角度,最常見的區別是「乳牛」和「肉牛」。 |
5 |
衪: ㄊㄚ(ta)
『衪』為『示』字旁。在中文字裡,與神明、祭祀、虔誠相關的字多為『示』字旁,而『礻』則為『示』的變化型態。
【例如】神、祭、祀、祈、禱、祝、福、祖、祠。
在中文裡的第三人稱代名詞有:『他』(he)『她』(she)、『它』(it)、『牠』(it,動物)。西方宗教在華傳教時,用『衪』字作為對上帝、耶穌等的第三人稱代名詞。所以後來神明就用『衪』字。
【例如】「祂就是真理,信祂得永生。」 |
6 |
整天: ㄓㄥˇ ㄊㄧㄢ(zheng-tian)
the whole day; all day long; day and night。
從早到晚,整整一天。
【相關用詞】半天、大半天、整天、一整天。 |
7 |
農夫: ㄋㄨㄥˊ ㄈㄨ(nong-fu)
farmer
亦稱為「農人」。
在中文裡,「夫」是指男的 (male),「婦」是指女的 (female),「人」則是不特指哪一種性別。在農業社會裡,男女都要下田,至於砍柴和捕魚則通常是男性。
【參考】農人、農夫、農婦、樵夫/樵人 (woodcutter)、漁夫/漁人 (fisher)。 |
8 |
牛奶: ㄋㄧㄡˊ ㄋㄞˇ(niu-nai)
milk
牛的乳汁。亦稱為「牛乳」。 |
9 |
草: ㄘㄠˇ(cao)
grass; straw。
草本植物的總稱。如:「草木」、「花草」、「碧草如茵」。 |
10 |
壽命: ㄕㄡˋ ㄇㄧㄥˋ(shou-ming)
a life-span; a life。
生命的長度。
『壽』字單獨使用時,是對「長壽」的祝福。華人在祝壽或新年的場合,常常會貼上一個大大的『壽』字。各種『壽』字符號也是民間或傳統建築上很常見的裝飾圖案。 |
11 |
抗議: ㄎㄤˋ ㄧˋ(kang-yi)
to protest; to object; to remonstrate。
對他方的意見或措施作反對的表示。 |
12 |
還只能: ㄏㄞˊ ㄓˇ ㄋㄥˊ(hai-zhi-neng)
just only。
僅僅能夠、只可以。
還:still; yet; even more。尚。
本文用了許多『還』字,這是個破音字 (一字多音多義)。本文裡的「還只能」「還要」唸 "ㄏㄞˊ(hai)",與唸 "ㄏㄨㄢˊ(huan)" 時不同義,請與 (15)「還給你」的『還』作比較。 |
13 |
辛苦: ㄒㄧㄣ ㄎㄨˇ(xin-ku)
hard; toilsome; painstaking。
身心勞累困苦。 |
14 |
餘: ㄩˊ(yu)
surplus; remaining。
多出的、剩下的。
本文的『餘』和『剩』同義,『剩』較常於口語中使用。但因為本文已於多處用了『剩』字,所以偶爾也換用『餘』字。 |
15 |
還給你: ㄏㄨㄢˊ ㄍㄟˇ ㄋㄧˇ(huan-gei-ni)
還:to return to; to give back。交回、歸還。
『還』是個破音字 (一字多音多義),本文裡的「還給你」「還了」唸 "ㄏㄨㄢˊ(huan)" 不唸 "ㄏㄞˊ(hai)",請與 (12)「還只能」的『還』作比較。 |
16 |
猴子: ㄏㄡˊ ㄗ˙(hou-zi)
monkey
在中文裡,若動物的名稱只有單一字時,習慣上有些會在其後加個『子』,有些則不加,也有些兩者都有。
有加。【例如】猴子、獅子、兔子、鴨子
不加。【例如】狗、貓、牛、馬、羊、豬、雞、鵝、鳥、魚
皆可。【例如】驢/驢子、蟲/蟲子
對於習慣上不加『子』的,若加上了會很奇怪,甚至意義改變。 |
17 |
娛樂: ㄩˊ ㄌㄜˋ(yu-le)
amusement; entertainment
設計來給予觀眾樂趣的項目、表演、或活動。 |
18 |
翻筋斗: ㄈㄢ ㄐㄧㄣ ㄉㄡˇ(fan-jin-dou)
somersault
或寫作「翻觔斗」、「翻跟斗」。
英文版裡並沒有提到 "翻筋斗" 這件事,而這也不是猴子一般會有的動作。但中國文學裡最有名的翻筋斗,是小說《西遊記》裡的 "美猴王" 孫悟空(Sun Wukong),他原來是一隻猴子。他翻一個「筋斗雲」便能行十萬八千里路的距離。 |
19 |
香蕉: ㄒㄧㄤ ㄐㄧㄠ(xiang-jiao)
banana
英文版裡並沒有提到 "猴子吃香蕉"。但台灣人總覺得猴子愛吃香蕉。台灣生產許多香蕉,並曾經是非常大宗的出口物資。 |
20 |
雜技: ㄗㄚˊ ㄐㄧˋ(za-ji)
acrobatics and other performances。
各種民間傳統表演技藝的總稱。包括特技 (acrobatics)、口技、武術、魔術等等。
雜:各式各樣的,摻有不同成分或穿插不同形式的。
技:skill; trick。技藝、技能。 |
21 |
狗: ㄍㄡˇ(gou)
dog
「狗」,『犬』部,『犭』則為『犬』的變化型態。
「狗」「犬」都是 "dog" 之義,單用一字時,今日常用「狗」字,古時候用「犬」字。至於稱呼狗的品種或用途時,則兩字均有使用。【例如】沙皮狗、臘腸狗、牧羊犬、警犬、導盲犬。 |
22 |
吠: ㄈㄟˋ(fei)
bark
狗大聲叫。『吠』字為『口』部再加一個『犬』(dog) 字。 |
23 |
主人: ㄓㄨˇ ㄖㄣˊ(zhu-ren)
an owner; a landlord; a master。
擁有主權的人。 |
24 |
剩: ㄕㄥˋ(sheng)
a surplus; a remnant; left。
多餘的。如:「剩飯」、「剩菜」。 |
25 |
喜愛: ㄒㄧˇ ㄞˋ(xi-ai)
favorite,喜歡愛好。 |
26 |
睡覺: ㄕㄨㄟˋ ㄐㄧㄠˋ(shui-jiao)
to sleep; to go to bed。
『覺』是個破音字 (一字多音),在「睡覺」(sleep) 裡唸 "ㄐㄧㄠˋ(jiao)",在「覺醒」(awaken) 裡唸 "ㄐㄩㄝˊ(jue)"。 |
27 |
玩耍: ㄨㄢˊ ㄕㄨㄚˇ(wan-shua)
to play; to have fun。
遊戲。
『耍』字上方是一個『而』,『要』"ㄧㄠˋ(yao)" 字上方是一個『西』,兩字差了一畫。 |
28 |
享受: ㄒㄧㄤˇ ㄕㄡˋ(xiang-shou)
to enjoy。
安享、接受。指精神或物質上所得到的滿足。 |
29 |
頭二十年: the first 20 years
從這句可以清楚看出「頭二十年」和「第二十年」(the 20th year) 的差別。 |
30 |
之後: ㄓ ㄏㄡˋ(zhi-hou)
after that。
從某個時間點以後,從那以後。
『之』雖然是孔子時代就常用的字,但現在也常使用。 |
31 |
養家: ㄧㄤˇ ㄐㄧㄚ(yang-jia)
to support one's family。
工作賺錢以養活家人。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。
【相關成語】養家活口。 |
32 |
雜耍: ㄗㄚˊ ㄕㄨㄚˇ(za-shua)
a variety show; a variety entertainment。
相聲、魔術、民間技藝等的總稱。
同上(27) 的「玩耍」,這裡是『耍』字,不是『要』字。 |
33 |
孫兒: ㄙㄨㄣ ㄦˊ(sun-er)
grandchild; grandchildren
稱自己的孫子(ㄙㄨㄣ ㄗ˙)
「孫兒」兩字若倒過來成為「兒孫」,則是包含了「兒女」和「孫子」。
「孫子」若倒過來成為「子孫」(ㄗˇ ㄙㄨㄣ),則是泛稱後代。 |